• 1
  • 2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 行业资讯

日本易切削钢的发展

时间:2015-1-20 16:01:53

 代表性的汽车用部件——机械结构件、油压件或OA机器部件等是以特殊钢为原料,经锻造、热处理和机械加工等工序制造而成。其中,为使机械加工工序合理化、简略化,在不妨碍部件基本性能的前提下,研究采用添加了易切削元素的易切削钢。这里说的易切削钢不仅是JIS易切削钢(SUM系),还有在机械结构用钢中添加易切削元素也属于该范畴。

  将包括钢材在内的金属材料机械加工的难易度称为“可切削性”,该特性主要有4点:
  ① 刀具寿命(磨损);
  ② 切削阻力;
  ③ 切屑处理性;
  ④ 尺寸、形状精度(加工面光洁度)。影响易切削钢切削性的因素是添加易切削元素生成的夹杂物(硫化物、铅、氧化物等)的组成和形态。因此,开发了控制夹杂物形态和组成的各种易切削钢,下面介绍易切削钢的变化。
1 易切削钢的历史及种类
  *普通的易切削钢是硫(S)易切削钢。这是由于钢中硫化锰(MnS)改善了钢的切削性,磷铁(F S)易切削钢是易切削钢开发的基础。20世纪20年代,美国在精炼不足的钢材中偶然发现了S易切削钢。与氧化物系夹杂物相比,MnS是软质,所以,由于脆化作用和固体润滑作用改善了切削性。
  根据添加铅(Pb)的易切削黄铜的存在,很早就预测Pb夹杂物对改善钢材的切削性有效。但是,对于钢而言,Pb的溶解度比铜合金小,钢和Pb的熔点及比重之差大,所以,Pb难以向钢中均匀分散,因此实用化比较晚。1937年美国内陆钢公司(Inland Steel)首次成功将铅易切削钢实用化。之后,英国、德国也相继实现了批量生产。同一时期,日本也在进行Pb易切削钢的研发,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开始批量生产。在钢中Pb单独或与其他夹杂物接触,均不是以化合物存在,而是以金属夹杂物单体存在。铅熔点低,为327℃,所以,由于切削中的温度上升,切屑内熔融脆化使切屑处理性提高,所谓的熔融脆化作用就是由于切削刀具和切削材料界面的软质、熔化产生的润滑效果,降低了切削阻力。
  20世纪60年代,当时的西德开发了Ca易切削钢,这是为控制氧化物系夹杂物的易切削钢。一般Al脱氧钢的钢中氧化物是高熔点硬质的氧化铝颗粒,所以,切削中增加了刀具的磨损。另一方面,Ca易切削钢通过添加Ca控制了氧化物组成,用软质、低熔点化可以抑制刀具的磨损。此外,该软质夹杂物堆积在超硬刀具和切屑的界面,起到保护膜的作用,对抑制刀具磨损有效。但是,为了软化氧化物,需要一定程度地提高切削温度,该效果只对高速切削域有效。在有各种加工的量产工序中,必须改善从低速到高速加工域的可切削性。因此,开发了Ca-S-Pb复合易切削钢。